志愿服务项目的风险管理
所谓风险,就是指在志愿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对志愿项目、活动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实际上,任何志愿项目、活动的开展都会存在风险。风险管理通常被众多志愿组织的管理者所忽视。很多管理者在招募志愿者、规划志愿项目时几乎从未考虑过进行必要的风险预测和评估,在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没有起码的规避风险的意识,常常是在风险发生以后才追悔莫及。
一、常见风险分类
一般而言,目前国内志愿组织经常会遇到如下的风险,这些风险在不同的组织和条件中可能是已知—未知型的风险,也可能是未知—未知型风险。在此把它们列举出来,希望广大管理者能够引以为戒。
(一) 志愿项目本身可能存在的风险
志愿组织的使命始终与战胜贫困、消除疾病、保护生态环境、消除歧视、预防犯罪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深入艾滋病高发地带,深入条件恶劣的地区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致力于身体和心理残疾儿童的教育。在这些工作中,“风险”是志愿服务的一部分。
(二) 志愿者受到伤害
可可西里事件是最著名的案例。因此,必须把志愿者服务纳入政府和社会保障体系及法律体系,为志愿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才能有效保护志愿者的权益,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此外,国内某些志愿组织通过为志愿者购买保险的方式来尽量减少损失,成为越来越通行的做法。
(三) 志愿者对他人的伤害
人们往往能注意到志愿者受到他人的伤害,并作出应对措施,却很少意识到志愿者也可能会引发一些意外的事故,对他人造成伤害,这特别集中在那些帮助关爱弱势群体的领域。
(四) 志愿者的流失
志愿者流失现象严重,这是令很多志愿组织管理者头痛的事件,尤其体现在许多大学生志愿组织中。对此,应该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进行有效补救。但是,一定比率的志愿者流失率是可以接受的。例如,骨髓捐献志愿者20%的流失率是比较正常的,因为骨髓捐献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等待周期,这期间志愿者极可能改变当初的想法。
(五)财务方面的风险
尽管越来越多的公民和组织开始具有志愿服务的观念和想法,但是社会力量对志愿组织的捐助仍有限,依靠会员缴纳会费来维持志愿组织的运作比较不现实。另外,志愿组织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对志愿组织的资金管理存在着潜在的风险,资助方忽然抽离资金也可能会对志愿项目的实施和推进带来极大的不便和阻碍。
二、风险的规避
关于志愿组织应该如何系统地评估、规避、应对志愿组织可能发生风险的讨论,其中三个方面比较关键:风险评估、制度保障、过程监督。
(一)风险评估
所有的志愿组织者应对自己的组织、对所开展的志愿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并且要涉及风险可能发生的所有领域,包括一般运作风险、对志愿者和员工的风险、对合作单位的风险、对他人及社会的风险、对财产及设备的风险等。
风险评估之后,志愿组织应把这些风险列成清单,并对其破坏性或者危害作适当的预测,形成风险规划书。条件允许的话,志愿组织可以安排专人负责风险规划,并定期检查组织的风险规划书是否符合组织情况。
一般而言,志愿组织在为某个志愿项目制定计划或者制定战略规划时,都应考虑项目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并在计划中的显著位置标明。
(二)制度保障
除了要为某些具体的风险考虑应对措施外,风险规划中最好能包括志愿组织的危机应对机制。唯有形成某些制度层面的保障,志愿组织能够在面对突发危机时做到随机应变。
如果遇到紧急意外或者突发危机,志愿组织必须保证有一套及时报告的问责机制和有效沟通的渠道,让志愿组织的管理者、志愿者和社会作决定如何处理;同时要安排有知识和经验的督导指导志愿者冷静处理。
另外,要在组织的制度建设中渗透风险管理的意识,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有专家曾建议通过将以下做法写进组织的规章制度中为志愿组织规避风险。包括:严格执行志愿者的申请审查和筛选程序,要求申请的志愿者提供是否有犯罪记录的证明;向志愿者提供职责和岗位说明手册,并进行相关安全培训;要求志愿者向组织提供一份表示他理解组织有关规定并执行有关规定的保证书,国内很多志愿组织招募志愿者开展活动之前都会与志愿者签订服务协议书;为志愿者购买保险,并在招募公告、服务协议书中有所体现。
总而言之,在制度层面能够从两方面促进志愿组织的风险管理:其一,形成相关规定防患于未然;其二,形成制度性、规范性的补救办法,及时反应,减少损失。
总而言之,志愿组织的风险管理关系到志愿者及服务对象的人身安全、志愿组织的声誉等。志愿组织的管理者应把防范风险放在重要的地位,牢固树立风险意识,认真编制风险规划,积极探索建立风险规避、应对机制。
来源: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