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哥说志愿(十一):公益创业,你准备好了吗?


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组织,不仅是一种新的就业形态,也是服务就业创业工作、实现社会政策保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我国就业问题面临城镇新增劳动力、城镇化带来的转移劳动力、供给侧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分流人员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就业压力非常大。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社会组织数量和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创新社会治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社会组织的培育,引导更多的人通过公益创业,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也能够进一步增强服务社会建设的能力。

一、社会组织服务就业创业功能分析
1. 社会组织是拓展就业岗位的新业态。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萨拉蒙(Lester M.Salamon)和索克洛斯基(S.Wojciech Sokolowski)在《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指数》一书通过对全球36个国家调研统计,表明社会组织总就业量在2003年前后就已达到2500万,占经36国济活跃人口的2.78%,多出公共设施部门(水电)就业人数的4倍多,相当于制造业25%的就业人口。
根据我国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社会组织60.6万个,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682.3万人,仅占全国就业人口(包括城镇和农村)的0.88%和城镇就业人口的1.74%。如能达到36国社会组织就业平均值,中国的社会组织6年内可以解决1542.1万人的就业问题。若达到发达国家4.70%的水平,则可以提供3078.3万个就业岗位。
2. 社会组织可以在促进就业创业发挥服务支撑作用。社会组织通过志愿服务这种社会动员方式,一是可以发挥就业信息服务的作用,有效拓展公共就业服务的范围和内容。二是可以引导社会专业力量为就业人群提供相关专业培训,增强其创业就业能力。三是志愿服务本身就是提升志愿者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渠道,欧盟将志愿服务纳入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认证计划(the validation of non-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 VNFIL)。在国内,团中央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海外服务计划,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前的重要过渡阶段,增强了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技能和劳动力市场竞争力。四是社会组织可以发挥维护就业权益的作用,成为政府部门的有效补充,为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法律支持。
3. 社会组织是实现社会政策保底的重要力量。当前,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中,党中央将“社会政策要托底”作为经济结构性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政策原则。社会组织具有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能够确保分流人员的“退有所保”,为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民意基础。

二、社会组织创业就业政策分析
1. 在支持基层探索新的就业渠道方面。中央深革组第十三次会议提出,要鼓励地方和基层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会治理、创新创业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面积极探索。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
2. 在推动社会组织建设方面。中央深改组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指出“积极扶持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形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十三五规划纲要》专门提出,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组织的支持。
3. 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以及财政部、民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印发《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都指出社会组织是购买公共服务的承接主体,并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十三五规划纲要》列出了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涵盖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卫生计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教育、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等八个方面共92个小项,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社会组织该怎么做
一是要规范登记。取得法人资格是获得政府支持和社会信任的前提条件。《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包括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以及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
二是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建立科学、严格、规范的内部治理机制、完善的管理制度、科学的业务流程等,进一步增强承接政府购买公共购买服务的能力,增强吸引人才尤其是创新性人才的能力。
三是要打造具有特色的公益品牌。只有“专”才能精,只有“精”才能有品牌,只有有了品牌,才能更好地获得政府支持和群众的认可。社会组织应结合实际,认真研究确定主要工作方向,并通过积极参与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等平台,展示自己,打响品牌。

2017-03-17 张俊虎 志愿先锋